Sunday, July 1, 2018

給投資定調

受到止凡的啟發,也想開一個 blog。寫投資,寫哲學思想,寫人生感悟,寫生活點滴,什麼都寫一點。止凡是有心人,常常寫博分享投資心得,論述中肯大度。特此推薦以下:http://cpleung826.blogspot.hk/


由於止凡兄的關係,小子決定第一篇就寫投資。既然是開宗名義的第一篇,自然需要正視聽。小子是投資菜鳥,大學畢業沒多久,手裏沒有資金,也沒有投資過。唸書的時候有嘗試了解,理論讀得不少,但實戰經驗為零。現在出來工作,慢慢地儲錢和實踐,希望在這裏紀錄自己的成長。如果也能給予一些新人讀者啟發,我之幸也。

要說價值投資,在書生看過的所有文章裡面,天涯的蜀山劍派寫得非常有說服力,全文在此:http://bbs.tianya.cn/post-stocks-1107968-1.shtml。以下節錄幾段,以饗讀者(如有)。

【轉】:


理性的投資者應該明白,我們在市場上所購買的並不只是一個股票代號,我們哪怕只買100股,也擁有股票代碼後面所代表的那家企業實實在在的部分股權! 長期而言,只有企業持續成長,賺取的利潤越來越多,股價才具有持續上漲的源動力! 而利潤持續下降的股票,是難以得到資金青睞的。 試問有誰希望自己投資的公司利潤年年下降甚至大幅虧損的? 而一般的概念股炒作,因為不具備業績持續上漲動力的支持,純粹是一場擊鼓傳花的博傻遊戲,怎麼漲上去就會怎麼跌下來。 因此,在當前這個弱勢市場,只有那些利潤持續高增長的股票才能得到大資金尤其是機構投資者的持續關照,成為漫漫熊途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投資者進入股票市場,著重要解決的問題無非是三個:一、買什麼? 二、何時買? 三、何時賣? 歐奈爾 (William O'Neil) 說過,好的買點已經解決了賣出的一大部分問題,根據絕不讓已經獲利20%上的投資再度變成虧損這一止贏天條,只要買入之後能夠獲利20%以上,理論上何時賣出都是沒問題的。 只要先做到不虧,最終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 而要解決買什麼與何時買這兩個問題,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一下市場上主流的兩種投資理念:基本面投資和技術面投機。 

基本面投資者認為股價是由基本面(企業的內在價值)決定的,只要分析好基本面,確定當前股價相較於企業內在價值是否低估就能解決買什麼和何時買的問題。 但是對普通散戶而言,由於信息的不對稱,我們對企業信息的掌握往往是不充分的和嚴重滯後的,很多利好等你知道的時候股價已經上天,很多利空等你知道的時候股價已經下地;而技術面投機者認為,有關於企業價值的所有信息都已經完全並且充分的反應到股價的變化之中,因此不用研究基本面,只需要根據K線和量能形態所反應的信息就能解決買什麼與何時買的問題。 這一類人的智慧層次應該跟彩票店裡那些研究號碼走勢的人半斤八兩不相上下。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成果,人類天生就有發現總結規律的傾向,即使所謂的規律原本只是巧合。 當同一因果事件出現兩次以上時,人類會想當然的認為第三次也會出現同樣的結果。 例如擲硬幣時,如果出現兩次正面一次反面的組合,然後又出現兩次正面一次反面的組合,當第三次出現兩次正面時,這一類人會理所當然的認為下一次拋出的肯定是反面(實際上出現正面反面的概率每一次都是50%)。 聽起來似乎很可笑,但只要去遊戲廳看看那些玩電子賭博遊戲機的人就感覺一點都不可笑了,他們輸得傾家蕩產仍然認為自己已經找到了所謂的規律。 

通過考察近百年的證券投資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基本面投資者在持續穩定贏利方面是完胜技術面投機者的。 在投資領域,眾所周知的富豪投資家和名星基金經理們如巴菲特(Warren Buffett)、費雪 (Philip Fisher)、鄧普頓 (Franklin Templeton)、戴維斯 (Shelby Davis)、彼得林奇 (Peter Lynch)、馬克斯 (Howard Marks) 等人都是以基本面分析取勝的。 而技術面投機者如鼎鼎大名的傑西利弗莫爾 (Jesse Livermore) 曾經四次破產,四起四落。 他曾經因一時投機暴富名噪華爾街,成為當時的頂級富豪之一,過著極盡奢糜的生活,但是在最後一次投機失敗破產之後,因為感情生活等諸多原因,以一顆子彈結束了自己的偉大而瘋狂的一生,並留下了我的人生是一場失敗這一令人扼腕嘆息的遺言(關於他的故事,百度百科里有詳細記載)。 此外,波浪理論的創建者艾略特 (Ralph Elliott) 據說從沒炒過股,而被捧得神乎其神的江恩 (William Gann) 據說臨終遺產只有區區10萬美元。 或許是我孤陋寡聞,環顧當今投資界,單純靠技術穩定贏利並積累億萬財富的人似乎並不多見。 

基本面投資又可以分為價值投資和成長投資兩派。 前者以格雷厄姆為鼻祖,該派理論強調企業帳面資產的價值,看重安全邊際和清算價值。 他們以大大低於企業淨資產和淨營運資本的價格買入股票,等待價格回歸合理(或者直接控股清算),賺取數十個點的利潤即拋出。 而成長投資理論的鼻祖為費雪,該派強調企業成長的價值,認為應該長期持有那些賺取超額利潤並且利潤不斷增長的企業,享受數十倍的豐厚利潤。 簡而言之,價值投資者更看重企業目前的帳面價值,而成長投資者更看重企業未來的贏利成長空間。 

因此,世界頂級富豪之一的股神巴菲特通過數十年的實踐,最終將價值投資與成長投資完美結合,可謂是價值成長投資集大成者。 巴菲特自己也說過,他是85%的格雷厄姆+15%的費雪,如果不是芒格和費雪引導他走向成長投資,他不可能擁有現在這麼多的財富。 在早期合夥階段(1956-1969),巴菲特是徹底的格雷厄姆信徒,這也是當時的歷史環境使然,當時的市場乏人問津,大量股票的價格低於淨資產的50%,以不到5倍的(有的甚至是1倍)PE交易,那一段歲月是古典價值投資者的天堂。 後來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這種嚴重低估的投資機會已經可遇而不可求,巴菲特因此解散了合夥公司。 當然除了這個原因,還有其為了重組伯克希爾等更為高明的考慮。 國內很多投資者往往只看到巴菲特投資大師的一面,沒有真正了解他作為重組大師、併購大師、管理大師的一面。 如果僅僅依靠投資,他的財富可能只有目前的十分之一,而這也是其他以管理基金而聞名的投資大師財富遠遠不如他的原因。 

古典價值投資的沒落將巴菲特逼進了成長投資這一新大陸。 1972年初,由伯克希爾控制的blue chip stamps(藍籌印花)公司,以2500萬美元收購喜詩糖果公司100%的股權。 1971會計年度,喜詩公司淨資產800萬美元,銷售額3000萬美元,稅後盈餘200萬美元,淨資產收益率25% 收購市淨率3.1倍,市盈率12.5倍。 當時,伯克希爾公司擁有藍籌公司60%股權,也就是說,伯克希爾透過藍籌擁有喜詩60%股權,伯克希爾付出的代價為2500×0.6=1500萬美元。 2007年,喜詩累計為伯克希爾產生了13.5億美元的稅前利潤,交納營業稅後,淨利潤約為12.6億美元(此案例數據來源於網絡)。 巴菲特在這一筆投資上賺得盆滿缽滿,但是這一筆投資顯然是與格雷厄姆的古典價值投資方法大相徑庭的,格雷厄姆不可能以3.1倍市淨率去買入一家成長型公司。 從喜詩糖果開始,巴菲特逐步將格雷厄姆的古典安全邊際理念發揚光大,並且與費雪的成長投資理念相結合,形成了全新的價值成長投資理念,即以合理或低估的價格(現代安全邊際)買入擁有長期競爭力、利潤持續增長的企業,享受複利增長所帶來的巨大收益。 眾所周知的給巴菲特帶來巨大成功的可口可樂、吉利等投資都是遵循的這一理念。 


【/轉】

和蜀山劍派一樣,小竹樓不推薦股票,也不諮詢股票。希望能在這裏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